金剛經治療抑鬱症的神奇之處(金剛經全文;金剛經下載)

金剛經治療抑鬱症的神奇之處(金剛經全文;金剛經下載)


佛教經典,全稱《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,又稱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,簡稱《金剛經》。由於篇幅適中,得到廣泛傳播,三論、天臺、賢首、唯識各宗都有注疏,特別受到慧能以後的禪宗重視。

最早由後秦鳩摩羅什於弘始四年(402)譯出。共一卷。以後相繼出現5種譯本:

1、北魏菩提流支譯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;

2、南朝陳真諦譯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;

3、隋達摩笈多譯《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》;

4、唐玄奘譯《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》(即《大般若經》的第九會);

5、唐義淨譯《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》。

金剛經的注疏很多,在印度,除彌勒所造八十偈釋本之外,尚有無蓍《金剛般若論》、世親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》、功德施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相不壞假名論》,以及未被漢譯的師子月、月官等人所撰的論釋。在中國,從東晉到民初,各家撰述不絕,主要有後秦僧肇《金剛經注》、隋吉藏《金剛經義疏》、隋智顗《金剛經疏》、唐慧淨《金剛經注疏》、唐智儼《金剛經略疏》、唐窺基《金剛經贊述》、慧能《金剛經解義》《金剛經口訣》、唐宗密《金剛經疏論纂要》等書。近人注釋亦有印順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》等多種。

金剛經主張世上一切事物空幻不實,“實相者則是非相”,認為應“離一切諸相”而“無所住”,即對於現實世界不應執著或留戀。卷末四句偈文:“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”,被稱為一經之精髓。

 

  • 金剛經經文中文全文

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全文

 

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

 

如是我聞,一時,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,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。爾時,世尊食時,著衣持缽,

 

入舍衛大城乞食。於其城中,次第乞已,還至本處。飯食訖,收衣缽,洗足已,敷座而坐。

 

 

 

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

 

時,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,偏袒右肩,右膝著地,合掌恭敬而白佛言:“稀有!世尊!如來善護念

 

諸菩薩,善付囑諸菩薩。世尊!善男子、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應雲何住,雲何降伏其心?

 

”佛言:“善哉,善哉。須菩提!如汝所說,如來善護念諸菩薩,善付囑諸菩薩。汝今諦聽!當為汝說:善

 

男子、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應如是住,如是降伏其心。”“唯然,世尊!願樂欲聞。”

 

 

 

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

 

佛告須菩提:“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!所有一切眾生之類:若卵生、若胎生、若濕生、若化生;若

 

有色、若無色;若有想、若無想、若非有想非無想,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。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

 

眾生,實無眾生得滅度者。何以故?須菩提!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即非菩薩。”

 

 

 

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

 

“複次,須菩提!菩薩于法,應無所住,行於佈施,所謂不住色佈施,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。須菩提!菩薩

 

應如是佈施,不住於相。何以故?若菩薩不住相佈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。須菩提!于意雲何?東方虛空可

 

思量不?”“不也,世尊!”“須菩提!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?”“不也,世尊!”“須菩提!菩薩無

 

住相佈施,福德亦複如是不可思量。須菩提!菩薩但應如所教住。”

 

 

 

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

 

“須菩提!于意雲何?可以身相見如來不?”“不也,世尊!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。何以故?如來所說身相,

 

即非身相。”佛告須菩提:“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若見諸相非相,則見如來。”

 

 

 

第六品 正信稀有分

 

須菩提白佛言:“世尊!頗有眾生,得聞如是言說章句,生實信不?”佛告須菩提:“莫作是說。如來滅後,

 

後五百歲,有持戒修福者,於此章句能生信心,以此為實,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,已

 

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,聞是章句,乃至一念生淨信者,須菩提!如來悉知悉見,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

 

福德。何以故?是諸眾生無複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;無法相,亦無非法相。何以故?是諸眾生若

 

心取相,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。若取法相,即著我人眾生壽者。何以故?若取非法相,即著我人眾生壽者

 

,是故不應取法,不應取非法。以是義故,如來常說:‘汝等比丘,知我說法,如筏喻者;法尚應舍,何況

 

非法。’”

 

 

 

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

 

“須菩提!于意雲何?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?如來有所說法耶?”須菩提言:“如我解佛所說義,無

 

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亦無有定法,如來可說。何以故?如來所說法,皆不可取、不可說、非法

 

、非非法。所以者何?一切賢聖,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。”

 

 

 

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

 

“須菩提!于意雲何?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佈施,是人所得福德,寧為多不?”須菩提言:“甚多,

 

世尊!何以故?是福德即非福德性,是故如來說福德多。”“若複有人,於此經中受持,乃至四句偈等,為

 

他人說,其福勝彼。何以故?須菩提!一切諸佛,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,皆從此經出。須菩提!

 

所謂佛法者,即非佛法。”

 

 

 

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

 

“須菩提!于意雲何?須陀洹能作是念:‘我得須陀洹果’不?”須菩提言:“不也,世尊!何以故?須陀洹名

 

為入流,而無所入,不入色聲香味觸法,是名須陀洹。”“須菩提!于意雲何?斯陀含能作是念:‘我得斯陀

 

含果’不?”須菩提言:不也,世尊!何以故?斯陀含名一往來,而實無往來,是名斯陀含。”“須菩提!於

 

意雲何?阿那含能作是念:‘我得阿那含果’不?”須菩提言:“不也,世尊!何以故?阿那含名為不來,而實

 

無不來,是故名阿那含。”“須菩提!于意雲何?阿羅漢能作是念,‘我得阿羅漢道’不?”須菩提言:“不也,

 

世尊!何以故?實無有法名阿羅漢。世尊!若阿羅漢作是念:‘我得阿羅漢道’,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。世

 

尊!佛說我得無諍三昧,人中最為第一,是第一離欲阿羅漢。世尊,我不作是念:‘我是離欲阿羅漢’。世

 

尊!我若作是念:‘我得阿羅漢道’,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!以須菩提實無所行,而名須菩提

 

是樂阿蘭那行。

 

 

 

第十品 莊嚴淨土分

 

佛告須菩提:“于意雲何?如來昔在然燈佛所,於法有所得不?”“不也,世尊!如來在然燈佛所,於法實無

 

所得。”“須菩提!于意雲何?菩薩莊嚴佛土不?”“不也,世尊!何以故?莊嚴佛土者,即非莊嚴,是名莊

 

嚴。”“是故須菩提!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,不應住色生心,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,應無所住而

 

生其心。須菩提!譬如有人,身如須彌山王,于意雲何?是身為大不?”須菩提言:“甚大,世尊!何以故

 

?佛說非身,是名大身。”

 

 

 

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

 

“須菩提!如恒河中所有沙數,如是沙等恒河,于意雲何?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?”須菩提言:“甚多,世尊

 

!但諸恒河尚多無數,何況其沙。”“須菩提!我今實言告汝: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

 

數三千大千世界,以用佈施,得福多不?”須菩提言:“甚多,世尊!”佛告須菩提:“若善男子、善女人,

 

於此經中,乃至受持四句偈等,為他人說,而此福德勝前福德。”

 

 

 

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

 

“複次,須菩提!隨說是經,乃至四句偈等,當知此處,一切世間、天人、阿修羅,皆應供養,如佛塔廟,

 

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。須菩提!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法,若是經典所在之處,則為有佛,若尊

 

重弟子。”

 

 

 

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

 

爾時,須菩提白佛言:“世尊!當何名此經,我等雲何奉持?”佛告須菩提:“是經名為《金剛般若波羅蜜》

 

,以是名字,汝當奉持。所以者何?須菩提!佛說般若波羅蜜,即非般若波羅蜜,是名般若波羅蜜。須菩

 

提!于意雲何?如來有所說法不?”須菩提白佛言:“世尊!如來無所說。”“須菩提!于意雲何?三千大千

 

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?”須菩提言:“甚多,世尊!”“須菩提!諸微塵,如來說非微塵,是名微塵。如來

 

說:世界,非世界,是名世界。須菩提!于意雲何?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?”“不也,世尊!不可以三十

 

二相得見如來。何以故?如來說:三十二相,即是非相,是名三十二相。”“須菩提!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

 

,以恒河沙等身命佈施;若複有人,於此經中,乃至受持四句偈等,為他人說,其福甚多。”

 

 

 

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

 

爾時,須菩提聞說是經,深解義趣,涕淚悲泣,而白佛言:“稀有,世尊!佛說如是甚深經典,我從昔來所

 

得慧眼,未曾得聞如是之經。世尊!若複有人得聞是經,信心清淨,則生實相,當知是人,成就第一稀有

 

功德。世尊!是實相者,即是非相,是故如來說名實相。世尊!我今得聞如是經典,信解受持不足為難,

 

若當來世,後五百歲,其有眾生,得聞是經,信解受持,是人則為第一稀有。

 

 

何以故?此人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。所以者何?我相即是非相,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

 

即是非相。何以故?離一切諸相,則名諸佛。”佛告須菩提:“如是!如是!若複有人得聞是經,不驚、不

 

怖、不畏,當知是人甚為稀有。何以故?須菩提!如來說第一波羅蜜,非第一波羅蜜,是名第一波羅蜜。

 

須菩提!忍辱波羅蜜,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,是名忍辱波羅蜜。何以故?須菩提!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

 

體,我于爾時,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。何以故?

 

 

我于往昔節節支解時,若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應生嗔恨。須菩提!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

 

仙人,于爾所世,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。是故須菩提!菩薩應離一切相,發阿耨多羅三

 

藐三菩提心,不應住色生心,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,應生無所住心。若心有住,則為非住。是故佛說:

 

‘菩薩心不應住色佈施。’須菩提!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,應如是佈施。如來說:一切諸相,即是非相。又說

 

:一切眾生,即非眾生。須菩提!如來是真語者、實語者、如語者、不誑語者、不異語者。須菩提!如來

 

所得法,此法無實無虛。須菩提!若菩薩心住于法而行佈施,如人入暗,則無所見。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

 

佈施,如人有目,日光明照,見種種色。須菩提!當來之世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能于此經受持讀誦,

 

則為如來以佛智慧,悉知是人,悉見是人,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。”

 

 

 

第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

 

“須菩提!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佈施,中日分複以恒河沙等身佈施,後日分亦以恒河

 

沙等身佈施,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佈施;若複有人,聞此經典,信心不逆,其福勝彼,何況書寫、受

 

持、讀誦、為人解說。須菩提!以要言之,是經有不可思議、不可稱量、無邊功德。如來為發大乘者說,

 

為發最上乘者說。若有人能受持讀誦,廣為人說,如來悉知是人,悉見是人,皆得成就不可量、不可稱、

 

無有邊、不可思議功德。如是人等,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
 

 

何以故?須菩提!若樂小法者,著我見、人見、眾生見、壽者見,則於此經,不能聽受讀誦、為人解說。

 

須菩提!在在處處,若有此經,一切世間、天、人、阿修羅,所應供養;當知此處則為是塔,皆應恭敬,

 

作禮圍繞,以諸華香而散其處。”

 

 

 

第十六品 能淨業障分

 

“複次,須菩提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,受持讀誦此經,若為人輕賤,是人先世罪業,應墮惡道,以今世人輕

 

賤故,先世罪業則為消滅,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”“須菩提!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祗劫,於然燈佛前,

 

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,悉皆供養承事,無空過者,若複有人, 於後末世,能受持讀誦此經,所得

 

功德,于我所供養諸佛功德,百分不及一,千萬億分、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。須菩提!若善男子、善女

 

人,於後末世,有受持讀誦此經,所得功德,我若具說者,或有人聞,心則狂亂,狐疑不信。須菩提!當

 

知是經義不可思議,果報亦不可思議。”

 

 

 

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分

 

爾時,須菩提白佛言:“世尊!善男子、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雲何應住?雲何降伏其心?

 

”佛告須菩提:“善男子、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當生如是心,我應滅度一切眾生。滅度一

 

切眾生已,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。

 

 

何以故?須菩提!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則非菩薩。

 

 

所以者何?須菩提!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。”“須菩提!于意雲何?如來於然燈佛所,有法

 

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?”“不也,世尊!如我解佛所說義,佛於然燈佛所,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

 

提。”佛言:“如是!如是!須菩提!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須菩提!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

 

羅三藐三菩提者,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:汝于來世,當得作佛,號釋迦牟尼。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

 

三菩提,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,作是言:‘汝于來世,當得作佛,號釋迦牟尼。’

 

 

何以故?如來者,即諸法如義。若有人言:‘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’。須菩提!實無有法,佛得阿耨多

 

羅三藐三菩提。須菩提!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於是中無實無虛。是故如來說:一切法皆是佛法

 

。須菩提!所言一切法者,即非一切法,是故名一切法。須菩提!譬如人身長大。”須菩提言:“世尊!如

 

來說:人身長大,則為非大身,是名大身。”“須菩提!菩薩亦如是。若作是言:‘我當滅度無量眾生’,則不

 

名菩薩。

 

 

何以故?須菩提!實無有法名為菩薩。是故佛說:一切法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。須菩提!若菩薩

 

作是言,‘我當莊嚴佛土’,是不名菩薩。

 

 

何以故?如來說:莊嚴佛土者,即非莊嚴,是名莊嚴。須菩提!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,如來說名真是菩

 

薩。

 

 

 

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分

 

“須菩提!于意雲何?如來有肉眼不?”

 

 

“如是,世尊!如來有肉眼。”

 

 

“須菩提!于意雲何?如來有天眼不?”

 

 

“如是,世尊!如來有天眼。”

 

 

“須菩提!于意雲何?如來有慧眼不?”

 

 

“如是,世尊!如來有慧眼。”

 

 

“須菩提!于意雲何?如來有法眼不?”

 

 

“如是,世尊!如來有法眼。”

 

 

“須菩提!于意雲何?如來有佛眼不?”

 

 

“如是,世尊!如來有佛眼。”

 

 

“須菩提!于意雲何?如恒河中所有沙,佛說是沙不?”

 

 

“如是,世尊!如來說是沙。”

 

 

“須菩提!于意雲何?如一恒河中所有沙,有如是等恒河,是諸恒河所有沙數,佛世界如是,寧為多不?

 

”“甚多,世尊!”佛告須菩提:“爾所國土中,所有眾生,若干種心,如來悉知。何以故?如來說:諸心皆

 

為非心,是名為心。所以者何?須菩提!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。”

 

 

 

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

 

“須菩提!于意雲何?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佈施,是人以是因緣,得福多不?”“如是,世尊!此

 

人以是因緣,得福甚多。”“須菩提!若福德有實,如來不說得福德多;以福德無故,如來說得福德多。”

 

 

 

第二十品 離色離相分

 

“須菩提!于意雲何?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?”“不也,世尊!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。何以故?如來說:具

 

足色身,即非具足色身,是名具足色身。”“須菩提!于意雲何?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?”“不也,世尊!

 

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。何以故?如來說:諸相具足,即非具足,是名諸相具足。”

 

 

 

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

 

“須菩提!汝勿謂如來作是念:‘我當有所說法。’莫作是念,何以故?若人言:如來有所說法,即為謗佛,

 

不能解我所說故。須菩提!說法者,無法可說,是名說法。”爾時,慧命須菩提白佛言:“世尊!頗有眾生

 

,于未來世,聞說是法,生信心不?”佛言:“須菩提!彼非眾生,非不眾生。何以故?須菩提!眾生眾生

 

者,如來說非眾生,是名眾生。”

 

 

 

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

 

須菩提白佛言:“世尊!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為無所得耶?”佛言:“如是,如是。須菩提!我于阿耨

 

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,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”

 

 

 

第二十三品 淨心行善分

 

複次,須菩提!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,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;以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,修一

 

切善法,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須菩提!所言善法者,如來說即非善法,是名善法。

 

 

 

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

 

“須菩提!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,如是等七寶聚,有人持用佈施;若人以此《般若波羅蜜經》

 

,乃至四句偈等,受持讀誦、為他人說,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,百千萬億分,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。”

 

 

 

第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分

 

“須菩提!于意雲何?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:‘我當度眾生。’須菩提!莫作是念。何以故?實無有眾生如來

 

度者。若有眾生如來度者,如來則有我、人、眾生、壽者。須菩提!如來說:‘有我者,則非有我,而凡夫

 

之人以為有我。’須菩提!凡夫者,如來說則非凡夫,是名凡夫。”

 

 

 

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

 

“須菩提!于意雲何?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?”須菩提言:“如是!如是!以三十二相觀如來。”佛言:“須

 

菩提!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,轉輪聖王則是如來。”須菩提白佛言:“世尊!如我解佛所說義,不應以三

 

十二相觀如來。”爾時,世尊而說偈言:“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”

 

 

 

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

 

“須菩提!汝若作是念:‘如來不以具足相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’須菩提!莫作是念,‘如來不以具足

 

相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’須菩提!汝若作是念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說諸法斷滅。莫作是

 

念!何以故?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於法不說斷滅相。”

 

 

 

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分

 

“須菩提!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,持用佈施;若複有人知一切法無我,得成於忍,此菩薩勝

 

前菩薩所得功德。何以故?須菩提!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。”須菩提白佛言:“世尊!雲何菩薩不受福德?

 

”“須菩提!菩薩所作福德,不應貪著,是故說不受福德。”

 

 

 

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淨分

 

“須菩提!若有人言:如來若來若去、若坐若臥,是人不解我所說義。何以故?如來者,無所從來,亦無所

 

去,故名如來。”

 

 

 

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

 

“須菩提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,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,于意雲何?是微塵眾寧為多不?”“甚多,世尊!

 

何以故?若是微塵眾實有者,佛則不說是微塵眾,所以者何?佛說:微塵眾,即非微塵眾,是名微塵眾。

 

世尊!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,則非世界,是名世界。何以故?若世界實有者,則是一合相。如來說:‘

 

一合相,則非一合相,是名一合相。’須菩提!一合相者,則是不可說,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。”

 

 

 

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分

 

“須菩提!若人言:佛說我見、人見、眾生見、壽者見。須菩提!于意雲何?是人解我所說義不?”“不也,世

 

尊!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。何以故?世尊說:我見、人見、眾生見、壽者見,即非我見、人見、眾生見、

 

壽者見,是名我見、人見、眾生見、壽者見。”“須菩提!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於一切法,應如是

 

知,如是見,如是信解,不生法相。須菩提!所言法相者,如來說即非法相,是名法相。”

 

 

 

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

 

“須菩提!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佈施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發菩提心者,持於此經,乃至四

 

句偈等,受持讀誦,為人演說,其福勝彼。雲何為人演說,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。何以故?”“一切有為法

 

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”佛說是經已,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,

 

一切世間、天、人、阿修羅,聞佛所說,皆大歡喜,信受奉行。

 

去年,年輕演員喬任梁,因為患抑鬱症自殺了。此事引起了大家對此病的關注,再早些時候,還有香港明星張國榮、歌手陳琳、演員賈宏聲、韓國演員李恩珠、演員尚于博等都因抑鬱而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。

 

直到現在,還有人感慨,這麼一些要容貌有容貌,要地位有地位,要金錢有金錢的人,怎麼會自殺呢?

 

其實,並不是條件不好了,人才抑鬱的,很多條件非常好,甚至非常出色的人,也會抑鬱,甚至自尋短見。

 

那麼,到底什麼是抑鬱症呢?它距離我們每個人,到底有多遠呢?此病到底能治療好嗎?

 

 

 

一、何為抑鬱症

 

抑鬱症,又稱抑鬱障礙,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。主要症狀有:

 

1、心境低落

 

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,抑鬱悲觀。輕者悶悶不樂、無愉快感、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。重者痛不欲生、悲觀絕望、生不如死。

 

典型患者的抑鬱心境有早晨重,晚上輕的節律變化。患者會出現自我評價降低,認為自己無用,沒有任何價值,耽誤了大家,常伴有自責自罪,嚴重者出現罪惡妄想和疑病妄想,部分患者可出現幻覺。嚴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極自殺的觀念或行為。

 

消極悲觀的思想及自責自罪、缺乏自信心可萌發絕望的念頭,認為“結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種解脫”,“自己活在世上是多餘的人”,“我的存在沒有任何價值”,並因此走上自殺的道路。

 

2、思維遲緩

 

患者思維聯想速度緩慢,反應遲鈍,思路閉塞,自覺“腦子好像是生了鏽的機器”,“腦子像塗了一層糨糊一樣”。

 

3、意志活動減退

 

患者意志活動呈顯著持久的抑制。臨床表現行為緩慢,生活被動、疏懶,不想做事,不願和周圍人接觸交往,常獨坐一旁,回避社交。

 

4、認知功能損害

 

研究認為抑鬱症患者存在認知功能損害。主要表現為近事記憶力下降、注意力障礙、反應時間延長、警覺性增高、抽象思維能力差、學習困難、語言流暢性差、空間知覺、眼手協調及思維靈活性等能力減退。

 

5、軀體症狀

 

主要有失眠、乏力、食欲減退、體重改變、便秘、身體任何部位的疼痛、性欲減退、陽痿、閉經等。軀體不適的體訴可涉及各臟器,如噁心、嘔吐、心慌、胸悶、出汗等。

 

抑鬱症的失眠,主要表現為早醒,一般比平時早醒2~3小時,醒後不能再入睡,這對抑鬱發作具有特徵性意義。有的表現為入睡困難,睡眠不深;少數患者表現為睡眠過多。

 

 

 

二、引發抑鬱症的因素

 

在西醫領域,迄今抑鬱症的病因並不清楚,但可以肯定的是,生物、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參與了抑鬱症的發病過程。

 

心理學研究者觀察到,病前性格特徵與此病關係密切,如抑鬱氣質。或者成年期遭遇應激性的生活事件,是導致出現具有臨床意義的抑鬱發作的重要觸發條件。

 

三、中醫治療抑鬱症的原理

 

中醫認為,肝主疏泄,如果生活因素導致情緒不佳,出現肝氣不舒的情況,則很容易出現抑鬱情緒。同時,陽氣不足也可能與此病關係密切,因為中醫觀察到,這樣的患者,很多人表現為陽氣不足,在秋冬天容易發作。

 

那麼,中醫是怎麼來治療的呢?

 

我們一般使用疏肝理氣的方法,比如用醫聖張仲景的柴胡類方,效果也是不錯的。

 

 

 

四、金剛經治癒抑鬱症的案例

 

但是,今天我介紹一個完全令人想不到的方法,開拓世人的思路。

 

此事由我的一個朋友的生病說起。

 

我這朋友與我關係很好。他當時在做生意,有一年我與朋友們聚會,席間我們高談闊論,意氣風發,但是我這朋友一直沒有什麼表情,也很少說話,我當時就觀察到了,飯後,他開車送我,我就問他經營得如何?

 

他愁容不展,說現在壓力很大,經濟形勢不好,開工資都有壓力了。然後,突然問我,有沒有什麼有效的經營法則可以借鑒?

 

我當時也想不出什麼辦法,就說:“我小的法則沒有,但是大的法則有,我覺得人需要信仰,有了信仰以後,會有意想不到的改變,我看你就修佛吧!”

 

然後,我們就分別了。後來過年,我見到他,他對我說:“你知道我當時處於什麼狀態嗎?”

 

我回答說不知道啊。他說:“當時我每天嚴重失眠,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,總是想著如何自殺!”

 

然後他又問:“你記得當時你勸我做什麼嗎?”

 

我說我記得,我勸你修佛。

 

他說,你這一句話,把我救了。我回家就想,南懷瑾先生的書,關於儒家的我買了,可是佛家的我一本沒有買過,我要看看。

 

於是,他拿來開始看,慢慢看了進去,有一天,他看《金剛經說什麼》的時候,突然被佛祖的大慈悲心給感動了,於是開始淚流滿面,痛哭流涕,心想這是大慈悲啊!

 

結果,意外出現了,他自己說:“突然,我感覺在十幾秒鐘的時間裡,心裡的烏雲散開了,一片光明,當天晚上,我就沒有再失眠,然後,之前所有的症狀逐漸消失了。”

 

後來,他的生意開始騰飛,越做越大。前天,我剛剛與他通了電話,他說現在,仍然每天清晨起來,看一段佛經,其中的智慧,給他的經營帶來了巨大的啟發。

 

我想,如果當時他對我描述病情,然後我給開方子,也許現在他仍然在吃藥呢,因為此病比較難以治療。而他居然不藥而愈,實在令人驚歎。

 

後來,我一直思考這個特殊的例子,這個比較疑難的病,為何可以這樣痊癒?然後,我有意無意地在網路上搜索類似的病例,檢索《金剛經》和抑鬱症這兩個關鍵字,結果一搜索,驚人的情況出現了,原來,在網路上,有很多患抑鬱症的患者,在誦讀了《金剛經》後,痊癒了,然後現身說法,講述自己的痊癒過程!

 

我的觀察,其中很多患者已經是非常頑固的了,但是居然得到徹底的康復。

 

而其中多數人誦的,都是《金剛經》!

 

這不但奇怪,而且令人震驚。其中原理何在?

 

我們是醫學工作者,我們的習慣是,看到了現象,不會去斷然說不合理,而是要問:為何會如此?裡面有合理的成分嗎?

 

 

 

五、從中醫角度分析金剛經可治療抑鬱症的原理

 

我們從中醫的理論來分析一下吧:

 

中醫自古就重視情緒的調理,認為不良情緒導致身體出問題,這叫七情內傷。所謂七情,是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。這七情會傷五臟,會令氣機紊亂。

 

那麼,什麼能化解這七情呢?我認為是慈悲心。為什麼呢?因為七情,都是為自己而起,因為我自己的心的患得患失而來,比如我獲得某物會喜,別人侵犯我的利益我會怒,我為了獲取某物會憂思,我失去某物會悲,我要受到傷害會恐驚。

 

歸根到底,七情致病,都是圍繞著一個“我”字放不下。

 

而慈悲心,是放下自己,看到眾生的痛苦,願意為解除這種痛苦去努力。此時,把“小我”放下了,於是,七情無處落腳,煙消雲散。

 

那麼,抑鬱症和這個有關係嗎?其實,我們只要研究抑鬱症的症狀,我們就會發現,患者多數的反應,是在“我”的價值定位上出了問題,“我到底重不重要?”“我活著有價值嗎?”“如果我死了,大家就都輕鬆了吧?”這都是陷在“小我”裡面的表現。在評價“我”的價值的時候,出現了偏差,引起了心理失調,而他們身體的症狀,多是因為這種心理失調而來,然後再反過來影響心理。

 

所以,如果他們懂得了“放下自我”,不再糾結,而是坦然地去利益眾生,這樣會更加快樂,這個道理如果明白了,則心理壓力會減少很多。

 

而《金剛經》正是講述“慈悲”、“放下”的道理的經典。

 

 

 

所以,我觀察到,這些痊癒的患者,並不是單純地誦讀《金剛經》,而是一邊誦經,一邊學習理解,有個患者說:看了好幾本注解的書。

 

我的那個朋友,也看的是南懷瑾先生寫的《金剛經說什麼》一書的。

 

理解了其中的思想,才能徹底提升境界,擺脫陰鬱的心理狀態的。

 

而《金剛經》的說法模式,也是非常特殊的,很可能正好切合了抑鬱症患者的思維模式,讓他們更容易接受。

 

《金剛經》裡面先是破除了對於自我的執迷,告訴我們“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”,“我”沒有那麼重要,佈施不要想回報,要放下“我相、人相,眾生相,壽者相”,這等於是在告訴我們,“我”終究也是虛妄的,也會消失,不必執著,“我”並沒有那麼重要。

 

而抑鬱症患者,恰恰是表現為對我的評價出現了問題,認為自己沒有價值了,拖累了大家,對自我的評價極低,此時,《金剛經》恰好與患者這樣的思維模式取得了某種角度的“共同點”。大家一起“歸零”。

 

然後,從這個起點出發,《金剛經》告訴大家,雖然“我”沒有什麼價值,都是“虛妄”的,終究也會失去。但是,我們依然要好好度過此生,這是修行。我們雖然渺小,但是,當我們看到了眾生的痛苦,我們依然可以發出極大的願力,發出無量無邊的力量,去利益眾生。

 

而這種不計回報,不考慮自我的佈施,不但我們每個人是可以做到的,而且,這竟然才是真正的最高境界的佈施!每一個認為自己沒有價值的人,居然都可以做到的!

 

所以,這是一種思維上的逆轉,這種從“無”,再到“有”的過程,給了很多認為自己很渺小的人,無邊的力量,原來我們可以這樣過一生的啊。

 

所以,我覺得可能是這種說法的模式,啟動了抑鬱症患者的生機,令他們的內心,發生了改變。

 

 

 

六、解除患者的心理壓力,先解除心理障礙

 

有人會問:羅博士,你作為一個醫學工作者,不從開方子的方面提高自己,介紹這樣虛幻的方法,這科學嗎?

 

我覺得,存在的,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。這個方法既然有效,可以救人,我們就要研究其中的道理,這是對生命負責。

 

所以,我知道我介紹這樣的方法,會有人攻擊我,但是我覺得攻擊就攻擊吧,我的名譽地位,沒有什麼價值,如果這個方法確實可以救人,哪怕有朋友看到了,心中有所感悟,認真去做了,從此獲救,我覺得就是值得的。

 

其實,仔細想想,這個事情一點都不玄妙,我們所見到的身體的疾病,有幾個不是和心理狀態相關呢?兩者互為因果,會陷入惡性循環,越來越重。

 

那麼,無論您從哪頭先下手,無論您是先從心理,還是身體,哪個方面下手先解除障礙,截斷這種惡性循環,不都是合理的嗎?

 

我認為用一種思想體系,解除患者的心理壓力,這是屬於醫學領域的事情。如果患者因此而獲得痊癒,這也屬於治療方法。而只要有被治癒的患者,這個方法就有研究的價值。

 

所以,無論別人會怎麼說,我還是會向大眾介紹這個方法的。

 

朋友們,此法瞭解的人很少,希望大家也轉發介紹一下,我們一生,做的好事是有限的,可是,如果,但有一人,因此而得到痊癒,不至於走上悲慘的輕生之路,那將會多麼令人欣慰!

  • 金剛經經文全文誦讀視頻
  • 在〈金剛經治療抑鬱症的神奇之處(金剛經全文;金剛經下載)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
  • A+
所属分类:一日一悟  疾病預防
一悟